勇攀新征程,奮進新時代丨“我的春節味道” 外招生優秀征文片段賞析

2022-03-25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爆竹聲中辭舊年,煙花炮裡賀新春。春節,讓我們每個人期盼,也讓我們有了一生中最溫暖的回憶

中華傳統文化多彩斑斓,每個人的春節味道也獨具一别。在本次主題征文活動中,港澳台學子與我們一同分享他們的春節經曆,傳達内心的愛與炙熱。讓我們一起來通過文字感受他們的春節味道吧~

 

 

《煙火辭舊意,朝暮迎新春》

一等獎、僑生專項獎   20市營侯悅(香港)

有句話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必有春節,”對于每一位中華兒女而言,春節像是流淌在身體中的血液、也像攜帶在身體裡的基因般與之共存,它不僅僅是中國文化風俗的世代傳承,更是中華民族團結精神的偉大象征。

每到新春佳節之際,記憶中最擁擠的地方當屬于各個省市的機場、火車站、或是長途汽車站,新春時的車站總是擠滿了等待列車的乘客,乘客的旁邊也總是會堆放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熙熙攘攘的人群互相擁擠着,或是成群結伴分享着回家過年的計劃,或是用各種方言興高采烈地講着電話,或是靜靜地站在月台前、目光殷切地盯着報站信息牌。故鄉是最令人魂牽夢萦、眷戀思念的地方,而鄉愁則是最難割舍的情感的總和,在席慕蓉的文字裡,鄉愁是模糊的惆怅,在餘光中的詩詞裡,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如果有人問,回家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呢?也許會有人回答說,是一條千山萬水般的漫漫長路,也會有人說,是一條要經過數次跋山涉水、輾轉迂回的路,更會有人說,是一條讓人睡卧難眠、百感交集的路。但對于無數迫于生計選擇去到外鄉打工的遊子而言,春節時回家的路卻是一條最溫暖踏實的路。這條路,無論多麼遙遠,多麼艱辛,多麼疲勞,下車的那一刻,當你的眼睛看着四周的同鄉,當你的耳邊響起最熟悉的方言時,當你的腳下踩着最熟悉的那片故土時,巨大的滿足感和久違的感動很容易會令你瞬間紅了眼眶。“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話,也是最令人動容的一句話,如果說年輕人的向往是詩和遠方,那麼家和故鄉則是大多數遠方人的牽腸挂肚。

……

而長大之後的春節,自然不會像小時候一般無拘無束,卻也多了幾分親身參與的與有榮焉。比如陪着家人去街上大包小包的購置年貨,自己嘗試貼對聯,布置彩燈,準備煙花,在廚房裡一起幫忙準備年夜飯,清洗食材,準備過年送給鄰居的新年禮盒等。晚間時還是照例等着春晚,等着倒計時,向自己的長輩們問好,通過手機發送短信祝福遠方親人朋友新年快樂。窗外,小孩子們在院子裡開心大叫,家人們圍在一起說說笑笑,天空中各式各樣的煙火交錯盛放,萬家燈火暖春風,溫黃的燈光中蕩漾着别樣的詩意和溫柔。這些畫面夠成了這一小方天地的獨特風景線。而我則在滿天的星河煙火下揮手過去,期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盛世安穩,乘風破浪。

 

賞析:這篇文章不拘泥于叙述家庭團結的幸福,更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大愛;不似其他作者的活潑,卻也透露出難得的成穩。在詞語的使用與文字的推敲上恰到好處,雖然不夠完美,卻能十分輕松地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幸福與安然。

  

  

 

《我的春節味道》

三等獎、僑生專項獎   21國商邱婉恬(馬來西亞)

年初二十九,我與我家人開車前往我的家鄉,馬來西亞槟城。槟城是馬來西亞的華人之鄉,是馬來西亞最多華人及最多美味可口的食物的地方。我們回到槟城後,住在我的親戚家裡。隔天,我跟着我爸爸乘船到親戚的海上漁場釣魚。清晨的溫暖氣息與太陽升起的時刻,讓我近期壓力焦慮的心情瞬間平複下來,我完全不後悔來到這個地方。之後,我們也成功釣了幾條大魚。晚上,以潮州人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會穿新年衣,圍繞着桌子吃火鍋,及派發孩子們最愛的紅包。

大年初一早上,我們也吃了美味的海鮮火鍋。整理完畢後,我和我的家人到其他親戚家去拜年。美味的柑橘及香噴噴的年餅讓我欲罷不能,我也拿了許多紅包。之後我的爸爸心血來潮決定帶我們一家到海邊遊玩。一直夢着來海邊遊玩的我露出了興奮的笑容,想着終于可以實現我多年的願望了。事實證明,海邊是我最愛的地方。軟乎乎的細沙及清涼的海水的感覺深入我的心髒,真的太舒服了!

 

賞析:想知道馬來西亞華僑是如何度過春節的嗎?看完這邊文章就能感受到馬來西亞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作者以細膩的手法叙述了在馬來西亞過春節的别樣樂趣:有年餅、海洋、樹林、冬陰功湯,也少不了燈籠、新衣、火鍋和紅包……

 

  

  

《我的春節味道》

優秀獎、僑生專項獎  翻譯學院19翻譯鄭雨絲(香港)

潮汕的開門炮總是能震耳欲聾,但卻也熱鬧非凡。仙女棒是我的最愛,每逢大年三十我都會在陽台放仙女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裡面看春晚,我在陽台和妹妹放鞭炮。妹妹抓拍我的照片還把它制作成表情包弄得全家人樂呵不已。爺爺奶奶也跟着笑起來。春節的溫馨和幸福是經過歲月釀成的蜜,能夠甜到人們心裡去。

 

賞析:全文雖然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但卻用最樸實的語言描述出了如此溫馨的畫面。雖然每個人都在不同的事,但是在除夕的此時此刻,大家都團圓在一起,着自己喜愛的事情,享受天倫之樂。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期盼着春節的原因,是對團圓的熱切。

 

  

  

《年花》

三等獎、僑生專項獎   20金融鄧宛滢(香港)

那天我們沒有買到花,爺爺走累了,我就拉着他回家了。沒想到爺爺過兩天又拉着奶奶去買花。一聽到奶奶打電話說“快讓過來花街,你爺爺買了好多花!”我們就無奈地開車飛奔過去,把花一盆一盆搬上車子,再拉回家。爺爺很“固執”,生病之後更甚,對他喜歡的東西下手毫不猶豫。所以即使在奶奶強烈的勸告下,他還是買了桔子、水仙、紫百合還有一大盆蘭花,把車子後座塞得滿滿當當。把花搬回家的時候才發現,裡面有我喜歡的小蘭花,也有爺爺喜歡的大蘭花,中間點綴着一隻粉色羽毛的木制小鳥,相映成趣。跟以前買的大盆蘭花比,沒那麼富麗堂皇,但也不失大氣優雅。爺爺一回來,就在沙發上指點江山,指揮着我們把花都布置好。花和桔子占據了屋子各個角落,貼上春節的貼紙,在枝條上挂好紅包,就感覺童年那種年味瞬間就回來了。今年也像往年一樣,靜待花開,期盼着春天的到來。

 

賞析:全文重點叙述了廣東過年習俗買年花的故事。在作者與爺爺逛花街的過程中,細微地描繪了爺爺的可愛,穿插着過去的回憶,流露出作者對爺爺無限的真情與寵溺。

  

  

 

《我的春節味道》

三等獎、僑生專項獎  20财管施怡穎(香港)

甜粿是開年粿,年三十之前做好,年初二之後才可以享用,寓意新的一年要甜甜美美,或切片幹吃,或蒸後沾糖吃,或與雞蛋一起煎,都是一道美味。甜粿,不僅是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對過去珍貴回憶的寄托。在我們小時候,過年,可以沒有别的,就是不可以沒有甜粿。在大人做甜粿時,孩子們就會圍在一處,攪粿醬,遞糖,提油,等待着奇迹的發生,也期待着年初二的零食大餐。蒸好的甜粿軟而富有彈性,用筷子一卷,像麥芽糖一樣,是小孩子難得的小零食,也是我們童年的美好回憶。

雖然近些年來,許多家庭不再自制甜粿過年,但卻大多會自己做發粿,祈求新的一年升官發财。小時候圍觀做發粿,發現大人調好粿醬,倒進蒸發粿用的專用容器,再上大鍋蒸的過程中嘴裡總會念念叨叨說好話,期待發粿會“笑”。因為發粿蒸出來的形狀不一定,有尖頭,有圓頭的,有開三瓣花的,也有四瓣的,這個開花結果的過程就是“發”了。透過蓋子上的玻璃,一個又一個發粿發起來了,就像幼鳥破殼而出一樣,從中間開始裂開,再慢慢的伸出他們的小翅膀。大人們總是期待發粿發出來的樣子是自己想要的,因為若是比例不對或是上鍋蒸的時間沒把控好就會導緻發粿不能開出四瓣花,也不能當成貢品去祭拜,唯有進入我們的肚子裡才能對得上大人的一番辛苦了。

 

賞析:汕尾人的甜粿和發粿代表了當地年的味道。作者在對“粿”的制作介紹中,貫穿了對春節團聚的幸福與對以往生活的懷念。全篇條理清晰,風趣幽默,仿佛眼前就是其樂融融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