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傳統七彩斑斓。春節,讓我們每個人期盼,也讓我們有了一生中最溫暖的回憶。2022年,你在哪裡過年?接下來讓我們通過文字來感受别樣的年味。
年的味道首先是風的味道。大年二十八,漫長車程後我們終于踏上家鄉的土地。像從前一樣,我們迫不及待搖下車窗,像上瘾似的吸進專屬于家鄉的一陣又一陣涼風。那是混合着泥土的燒香味道的風,本質上是鄉間泥土和傳統宗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這時我們總是像小孩兒一樣伸頭朝車窗外大喊。爸爸這個時候總會無聲的也開起車窗,讓風呼呼地灌進渾濁、悶熱的車裡。這仿佛是一種久久未歸鄉之人回到家鄉懷抱的一種特殊的方式,在深夜向無聲的街頭路間,向寬厚的田地土壤,向可親的路人鄉音,激動的,高興的在風裡呼喊。在外辛苦勞作了一年的“漂流人”們終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地方,隻覺得它的每一處地方都是可愛的,連冬天本來刺骨的風聞起來都是香甜的。當我們與家鄉的風遇見時,我們不想傾訴一年來的辛酸與委屈,也不想炫耀一載裡的成就與喜悅,我們隻想與久違的故土母親道一聲:“我回來了,好久不見,好想念你。”
年的味道還是飯菜的味道。家鄉特有的傳統特産需要一一制備:甜粿用大蒸盤在柴火竈上被旺而烈的火悶着,直冒帶有黑糖香甜味道的騰騰白汽;包滿肉菜香菇的小米粿需要用專用小夾夾出一朵朵小花、大年二十九要起大早才能在集市采購到的新鮮雞鴨被主婦們采購回家用大鍋鹵煮;小孩兒最喜歡的百合白果甜湯也不會例外地在一旁小竈上煮着;蘿蔔糕和芋頭糕是用薄而嫩的腐竹皮包着腌制好的蘿蔔絲和芋頭絲、下了白胡椒的豬肚鹹菜湯在寒冬最能把暖意湧進人們心頭;至于更加稀有的海參鮮蝦等海鮮更是不在話下……拜神的傳統讓婦女們在年前總是特别的忙碌,“三牲五果”的習俗,拜神桌上還要添上飲料、茶、酒、零食、生的齋菜等,最前端擺上左右兩頂香燭和香爐,燒香的香放在一旁,豐盛而虔誠,家家戶戶敞開大門邀請年神進來家中,這就是極具故鄉特色的年味,是各色飯菜的味道,是最能抓住遊子的味道。
——《年的味道》
20金融莊嘉儀
一塊千層馬蹄糕,看似簡單,卻包含多項工序,蘊藏多種技巧。稱取白砂糖時要精密計算質量,保證糖度但不能甜膩;溶解馬蹄粉時應快速攪拌,防止馬蹄粉凝結成塊狀;煮糖時,是滾燙糖漿與冰冷清水的激烈碰撞,是熱切豪情與沉着冷靜的相輔相成。這場親身經曆,讓我真實地感受到蒸糕點的不易,需要左右配合、巧捷萬端,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蒸糕點時,鐵鍋中的水量需要時刻關注,适時增添沸水;添加新的一層粉漿時,需要動作迅速,防止鍋蓋上的冷凝水回流到馬蹄糕上;未使用的粉漿需要不斷攪拌,防止馬蹄粉結塊聚沉……初出茅廬的我略顯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我明白,奶奶的遊刃有餘、閑庭自若是多年的練習而來。烹饪,絕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得心應手;傳承,也不是通過言語上的支持就能将技藝代代相傳。
——《時光不老,馬蹄依舊》
21财管盧卉鐳
孩子們對過年的期望與記憶大多是熱烈與缤紛的。那一小小紅口袋裡的驚喜,還有各種讓人眼花缭亂的煙花與炮仗。每到除夕夜的時候,萬朵煙花齊空綻放,在一陣煙霧缭繞中欣賞着如同浩瀚星河的天空,每一團五彩的煙,都是獨一無二的星雲,煙火之下的每一個人啊,都是一個幸福的小神仙。
那年夜飯呢?虎年的年夜飯可不會忘了讨個好彩頭,四季平安,蒸蒸日上,金玉滿堂,花開富貴,年年有餘,腰纏萬貫,每一道菜都飽含着人們對新開始的期待,年年如此,歲歲相同。那方寸的廚房,是人們精心勾勒與渲染心願的寶地,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案闆上五顔六色的食材,兜兜轉轉後就變成精美瓷盤裡的佳肴。每每到這時,總是可以想到,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簡單的烹饪,人與生活亦是如此。
——《新音聞年,龍虎安瑞》
20财管韋珊珊
2022年的春節伴随着堅持奮進的味道。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國上下籠罩在嚴肅的不可掉以輕心的防疫中。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的新年賀詞中講到“在飛逝的時光裡,我們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國,是一個堅忍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20年的新冠,都不能推倒我們這個泱泱大國。中國共産黨以人民至上、衆志成城書寫抗疫史詩。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雖然疫情持續了兩年,但中國人民依舊是砥砺前行,奮不顧身,堅持不懈,春節期間亦是遵守防疫規則,配合國家政府工作,牢記使命,永葆初心。
——《春節的味道》
20金融江嘉惠
我的春節味道是身為中國人的自豪。舉世矚目的北京2022冬奧會在春節期間開展。冬奧會開幕式上,我們感受到了大國崛起的從容、和平、擔當。24 節氣倒計時、立春煙花、畫面配唐詩宋詞、五環破冰而出……這是屬于中國人的浪漫!當國旗從 56 個民族的人民手中傳遞到軍人手上時,護旗手臉頰滑下兩行熱淚。“我們升起的不僅僅是一面旗幟,更是國家的尊嚴、民族的驕傲。“當奧林匹克會旗同五星紅旗一道高高飄揚時,電視機前的我的血液不禁開始翻滾,視線開始模糊,民族自豪感深深根植與在每個中國人的心底。”一葉知秋“的點火方式,一個小小的手持火炬,一個小小火苗,是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是全人類熊熊燃燒的激情和浪漫。”微火“百年未有,低碳環保是我們向世界傳遞出的理念,這就是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雪花彙聚到北京,成為一朵全世界的雪花,全人類的雪花。“把我變成我們,一起向未來。”中國在此次冬奧會上從容舒緩地展現了自己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的步伐,擁抱世界的胸懷。身為炎黃子孫,我們要跟 上祖國的步伐,一同勇攀新征程,奮進新時代。
——《新元肇始 萬象更新——春節,中國人最溫暖的記憶》
21市營馮小睿
解封後的春節是家團圓幸福的味道。大年三十,一大家人從各地趕回來團聚,當然少不了吃餃子,大家圍在一起有人擀皮有人包餡有人下鍋的熱鬧樣子太喜慶啦,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發自内心溫馨輕松的笑容。餃子煮好,春晚也開始了,大家邊吃餃子邊看春晚邊在手機上搶紅包,春晚的熱鬧氣氛讓我感覺到和全國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而搶到的紅包雖然說隻有幾元甚至幾分錢,但是卻感受到濃濃的過年的氣氛~大家一起守歲,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的希望。鐘聲倒計時響起,3,2,1!進入新的一年啦!
……
白岩松談故鄉時說:回頭的地方越清晰,向前的腳步就越堅定。無論走得多遠,都要記得常回家看看,看看那永遠在我們背後默默支持的家人。人生的遺憾,往往是一拖再拖造成的後果,不要以為往後餘生還長,總以為父母不會老。從下一秒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要落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我的春節味道》
20金融張欣琦
是啊,即使沒有花市、沒有舞獅、沒有鞭炮、沒有煙花,和家人一起,又怎麼能不算過年呢?從前,這些節日和習俗被設計出來,是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如今,這些節日已經變成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契機。所以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年味淡了,其實并沒有淡,年味并不隻是來自于外,家中氤氲的煙火氣更是年味所在。如今大家都不願被那些所謂的儀式感束縛,都隻想在一年少有的幾天假期裡,和家人平平淡淡地相聚。家在,年味才在。
蘇轼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我想說,或許是“人間至味是清歡”。在我心中,最好的春節味道是清淡的、細綿悠長的,這樣才不會在轟轟烈烈過後感到空虛寂寞,這樣才能在年後一直回味那份溫暖的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新年鐘聲已經敲響,願虎年一切安好。
——《人間至味是清歡》
21工管楊添欣
每逢過年,遠在外地的遊子都要千方百計地回家,無論借助何種工具、無論路途如何艱難,回家成為這些人的終點。回到家裡,故鄉風景或許改變,故人容顔或許增添了歲月痕迹,卻讓人覺得如此親切和舒服。這就是家的感覺,這就是鄉愁的流露。著名作家馮骥才曾這樣描述春節:春節,時處大自然四季周而往複的節點,也是生活階段性的起點。人們心中的寄寓與祈望就來得異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懷也分外張揚。在民間生活中,這種精神性的東西都要以民俗為載體,所以民俗中的每一事項,莫不有着精神的内涵。
……
記憶中過年永遠與母親的辛勞分不開。進了臘月門,尤其是過了農曆臘月二十三,母親就開始忙着準備全家人過年的吃食了。蒸饽饽,包包子,做豆腐、準備年夜飯……品種多,講究也多,并且每一樣食品都有各自的做法。最讓我留戀的還是母親包的年味餃子。在包餃子時,總是将糖果、花生、紅棗、栗子、小硬币等包進餡裡。寓意來年的日子甜美,财運茂盛等等。由此,包餃子,吃餃子這一傳統在帶來新年歡樂的同時,已成為祈福的一種美好心願。
——《家鄉夢,中國年》
21國貿陳怡穎
過年這個日子,有的人在生命的征程中,遵循着傳承下來的傳統,這是生命的聯結,也是生命最蓬勃的時刻。而有的人,在生命的征程中,徜徉在生命的思考中,伴随着窗外的炮竹聲點點墜落,傾聽着内心的回聲。聯結的本質在于情感,我從窸窣吵雜聲中分辨了幾絲細語,是他們在歡聲笑語,也是他們在對來年的美好的期盼。
——《徜徉與歎惋》
20國商王有志